对同一个个案,可不可以使用两个流派的技术?

2017-09-05 17:00:54465

本文节选自1879计划首期班专家在线答疑。好内容大家分享,欢迎转发给需要的人士,让更多业内人士学习到科学的心理咨询知识。

吴一玲问整个个案和每一次咨询的架构是不是基本上采用一种流派的技术,如果再一次咨询,根据情景是不是可以使用认知的技巧、也使用完形的技巧?  

廖凤池老师答: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一定会牵涉到人性观、哲学观,还有对问题的基本观点,这些专业理论有一整套的系统观点。跟来访者谈话的时候最好是同一套观点,才不会混淆。

但是我也提到,所有流派都是偏见,不同的流派各有侧重,有的针对认知,有的针对情绪,有的针对环境生态,等等,不尽相同。后现代把所有流派统统打翻,统统都不对,要重新建构。

有些流派用在某些个案身上非常实用有效,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会一派到底,既然有效就一派到底。

但是有一些个案,一开始用某一个学派的概念去概念化他的问题时还比较顺利,做到一半时,发现不太适用,他好像不是这样的情况,那个时候如果你仍然坚持用原有的概念架构,有可能连共情同理都做不来,你跟来访者之间可能在观念上会打架,会无法协调。

所以在我们接案的时候,一般来讲,不会太快就讲我是哪一派,一般来讲都是先个人中心取向,听他讲,帮他整理,慢慢抓到他的方向、价值观和概念架构,然后再用适合的学派去套用,去做概念化。

也有些时候不一定用学派。比如在台湾,做受虐儿童个案的咨询师,有时会讲我就是“野战派”,我什么派都不是,那些狗屁学派根本没有用,都在骗人,讲一大堆名词。他们能不能接案给我看?能不能接出效果来?

所以,不见得学派都很伟大。学派有很多智慧结晶,有它的价值和贡献,也都有一套系统,但同时也有很多偏见

我们从各学派学习概念化,学习怎么样去了解个案,但实际运用中可以有所变通。

我会觉得在接案的时候,一开始时不要被某一学派绑住,不要太固执,也不要先入为主。每一个个案都是独一无二的。通常来讲,我们一开始要以来访者为中心,先仔细倾听,尊重他的个别差异,然后从他提供的资料中去做概念化。

至于可不可以使用认知技术的同时也使用完形技术,我的答案是,技术运用上是没有问题的。认知治疗跟完形治疗其实走的路完全不同,一个从认知进去,一个从情绪进去,但是技术上,你这边用这个,那边用那个,不见得会矛盾,进行技术整合问题不大。

我们讲理论折衷技术整合,真正做咨商的时候,理论有没有办法折衷,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完形和认知是特别对立的,精神分析跟认知行为也特别对立。三大取向里面,认知行为治疗比较科学取向;存在人本比较以人为本,不太科学;精神分析是动力取向,不太科学。这三个流派其实是有基本的矛盾。

要整合也可以,但一定要把可以整合的地方整合在一起,不能把不能整合的地方硬整合在一起。这个问题很庞大,我觉得我们学到后面,在做统整的时候,还可以进一步讨论。

答疑专家|廖凤池

文字整理|吴一玲

内容编辑|冯羽林